官网首页   >   帮助中心   >   网站建设   >   研究百度贴吧和百度空间与社区运营(二)

研究百度贴吧和百度空间与社区运营(二)

2021-02-20 14:23

再说百度空间。我曾经反复讨论过Blog这个产品的问题,这里再归纳一下:单纯的Blog是技术黏度的产品,用户选择BSP落脚时基本不需要考虑自己的朋友们把Blog托管在哪个平台,而只需要寻找一个功能上适合自己使用习惯的平台托管,和朋友的交互可以通过Blogroll、RSS和Trackback来实现,效果并不比托管在同一平台逊色多少。这有点象选择Email服务商,在排除人为政治因素的情况下用户通过量化技术指标来做出选择而不必考虑要和自己通信的对象在使用哪个服务商。百度空间作为一个BSP也不例外。

       但是当百度的这两个都主要体现技术黏度的产品相结合的时候,我感觉发生了一些奇妙的潜在变化,它们之间各自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对方的缺陷。Blog的准实名特征使贴吧的匿名发言开始减少,为了让更多人能来访问自己的空间,空间的用户变得有动力在贴吧使用自己的ID并发言;而用户在贴吧用固定ID的交流也加强了不同用户空间之间的交流,在空间和空间之间产生了社交黏度(其实是用户和用户之间的社交黏度体现在空间和空间之间),使用户将空间搬家的成本提高了。

       象单独的百度贴吧和百度空间这样主要体现技术黏度的产品一般较难令用户保持长期的忠诚度,当技术功能或内容方面真正强力的竞争对手出现时用户可能会出现大面积流失,早些时候的华军迅雷案就是这样,麦田专门撰文分类网站应该警惕酷讯的原因也是这个(品牌是另一个话题,这里不谈)。但如果贴吧和空间的巧妙结合能对用户产生社交黏度时,竞争对手也就无法那么轻易地拉走用户了。其实这也就是我一直想表达的,技术黏度通常是可量化的,而社交黏度就不那么容易量化,因为用户想得到的利益通常是可量化的,但用户的感情就不那么容易量化。

说清楚了百度贴吧我觉得其它的网站就不用一一举例来说明了吧。

       另外需要强调的就是我觉得所谓社会化网站(UGC)通常都具有发展社交黏度的潜质。比如说郑昀兄所举的CSDN论坛的例子中我们看到,郑昀去CSDN论坛提问要的是答案(利益),谁来回答(满足)他是无关紧要的,得到答案后郑昀可能回个谢谢就不来了,直到出现下一个问题;从另一面来说在这里如果没有人回答他,他可能就去了其它地方(寻求满足),CSDN论坛对于郑昀个人的黏度完全是技术黏度。但如果郑昀认识了论坛中的某个人(ID),郑昀可能在没有问题想问的时候也想去看看这个人,这时可以说社交黏度在出现了。而这种社交黏度对于UGC网站的运营者来说是有办法去促成和巩固的,象新浪新闻这样的Web1.0编辑模式就没有可能这么做。

        最后要说句题外话,我觉得刚起步的互联网创业者更多关注自己的产品对用户的社交黏度是有价值的。起码可以减少业界大鳄等你探明了方向之后用他们在资金、用户量、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后发制人的可能性,他们是可以抄袭你的模式,但他们不可能轻易抢走你的现有用户。但如果你只有技术黏度的话,就有可能成为KIKO这样的先烈。说实话我还真没见过社交黏度极强的社区网站被别人大规模抢走用户过,不然象天涯这样的网站可能早不见了。


北通云建站致力于网站建设、网站推广、小程序制作、微信营销等项目的专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网站建设及相关业务电话:0518-85119858 ,值班经理:18352802022


合作伙伴